热水比冷水先结冰?这不太可能吧,对于文科生的我们来说,这好像就是一个笑话,听到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啊?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不是笑话,而是由一名叫姆潘巴的学生发现的,所以又被叫做姆潘巴现象,而且经过几百年的实验,人们也没办法解释这种姆潘巴现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
热水比冷水先结冰?这不太可能吧,对于文科生的我们来说,这好像就是一个笑话,听到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啊?”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不是笑话,而是由一名叫姆潘巴的学生发现的,所以又被叫做“姆潘巴现象”,而且经过几百年的实验,人们也没办法解释这种姆潘巴现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姆潘巴现象指在同等体积、同等质量和同等冷却环境下,温度略高的液体比温度略低的液体先结冰的现象。由于缺乏科学实验数据以及定量分析,姆潘巴现象至今没有定论。在同等质量和同等冷却环境下,温度略高的液体比温度略低的液体(非纯水)先结冰的现象,被称之为“姆潘巴现象”,也称“姆佩巴效应”(音译),以坦桑尼亚学生埃拉斯托·姆潘巴的名字命名。
1.冰箱温度并不均匀,如果姆潘巴将其冰盒正巧放在冷却管附近,甚至与冷却管相接触,完全有可能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
2.如果姆潘巴不喜欢吃甜,在冰淇淋中少放了糖,或者因为匆忙没来得及搅拌、糖粒沉在盒底形成固体,实验证明可先结冰;
3.姆潘巴自制的冰淇淋中不仅牛奶加糖,还加入了淀粉类物质,在其少放糖、少放牛奶时会先结冰.
4.摆放的位置靠近冰箱导热管。
去年11月起,在向明中学科技名师黄曾新的指导下,上海市3名女中学生——向明中学的庾顺禧、叶莎莎和上海中学的董佳雯,开始研究姆潘巴现象。4个月来,她们利用糖、清水、牛奶、淀粉、冰淇淋等多种材料,采用先进的多点自动测温记录仪,在记录了上万个数据后进行多因素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在同质同量同外部温度环境的情况下,热液体比冷液体先结冰是不可能的,并提出了引起误解的三种可能。她们认为,只有当冰箱有温差、牛奶含糖量不同或糖没有溶解、含有较多淀粉等非液体成分时,姆潘巴现象才有可能发生。
后来有学者发现三名中学生的实验是不完整的,而她们用几个假设情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更是致命的失误,假设永远只能是假设,真理是不能用假设来证明的。
然而,三名中学生的观点适应了人们的习惯认识,所以引起许多媒体大肆炒作;一年以后美国的卡茨提出了“硬水”论,卡茨同样用了假设情节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也同样因为适应了人们的习惯认识,“硬水”论被称为“最有说服力的解释”。
历史事实总是不断地证明:由于人类在观察和认识自然方面存在种种局限性,我们的“认知”往往是错误的,所以应该用全面的、综合的、变化的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上海三名中学生的实验结果被作为否定姆潘巴现象的证明而在互联网上广为传阅,但只要冷静地思考一下就能发现,她们的实验结果恰恰是最全面地论证了姆潘巴现象的客观存在。
今天,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实验方法已十分简单,新年的到来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冬季,不论你是肯定姆潘巴现象或是坚持否定的观点,只要你走进大自然,利用冬季的降温条件动手做这个实验,就能看到曾经被众人否定的姆潘巴现象此刻静静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真理需要实践来检验,科学需要脚踏实地去探索,只有谬论需要炒作。《姆潘巴问题》又一年,但愿姆潘巴现象给人们带来新的视野,但愿《姆潘巴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思维。